本网站于2002年12月30日开通

www.gdmj.org.cn

首页 > 专题广场

严隽琪:教师教育要帮助教师“学高”,更要帮助教师“身正”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6-09-09
字体: [大] [中] [小]

  

  9月7日,“庆祝第32个教师节活动暨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安徽芜湖开幕,论坛主题为“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出席并讲话。

  严主席首先代表民进中央向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严主席还围绕民进为何被称为“教育党”、本次论坛主题的确定、如何促进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等内容作了精彩阐述。

  没去参会不要紧,我们帮你Get到这些点!

  讲传统 民进被称为“教育党”

  民进长期关注教师、关心教师、支持教师发展。

  民进组织汇聚了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其中,有马叙伦、叶圣陶、吴贻芳、段力佩等老一辈著名教育家;有一代名师王企贤、霍懋征;有新世纪杰出教师的代表吴正宪、赵建玲、朱萍、王小倩、白群峰、李成效等。中国民主促进会现有15万多名会员中,有三分之二工作在各级各类教育岗位上。

  在1981年,正是叶圣陶、谢冰心、柯灵等民进前辈,率先以党派提案的方式向中共中央提出恢复设立“教师节”的建议,之后民进一直为教师发展持续地建言献策出力。

  在文革后拨乱反正之时,民进领导人向社会呼吁“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在推动《教师法》制定的工作中有民进的贡献。

  近十年来,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民进做过5次有关教师待遇和发展的党派发言;并先后提出了22件有关教师发展的提案,如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加大西部地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力度、调整城乡教师编制、建立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等。还直接向中共中央报送了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等建议。

  由于自身成员的组成结构和履行职能中持续坚持的重点,以至民进多年来被称为“教育党”。

  讲情怀 持续关注教师发展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什么?因为教师工作质量难以量化、教师是以学生日后成才为追求,这注定了教师具有特别体现爱心、特别需要无私奉献的职业特点。

  关注教师发展,是民进不变的情怀,民进中央主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已近10年,就是希望在庆祝“教师节”之际,引导更多的目光聚焦到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发展需求上,促进全社会给予教师发展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中国教师发展论坛的主题是“教师教育”,也就是师范教育和教师职后教育,这是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不少问题,如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度、社会转型中的教师管理体制、编制和职称制度的合理性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教师系统内的,更有系统内外互相牵制的,关注教师教育,坚持深化改革,是本次论坛的主旨。

  谈思考 教师教育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教师必须具备前所未有的不断学习的能力

  中国有句老话,求学问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从前人的智慧,即书本中受到启迪和教晦,还要对现实社会进行亲身的观察和实践。以前还常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简单的幻灯、录音录像等电化教学技术,到“电子书包”、慕课(MOOCs,)和在线学习、“翻转课堂”、乃至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和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断推陈出新,而且更新速度在加快。

  今天的学生能够简单便捷地在网络上自主学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不受时空约束地接触最新文明成果,信息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今天的老师必须面对信息化大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把握好新时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地位和作用。

  可以说,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协作的学生一定更适应发展中的学习形态;而不断学习、教学相长型的教师也一定更适应改革中的教育形态。

  教师教育要为教师适应时代需求而加油助力,同样必须面对信息化大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教师教育也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教师培养模式要创新、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改革,教师资格制度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更精准。

  创新型国家呼唤校园的创新文化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教育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引导精神追求和培养思想判断。人的思想境界是分层次的,创新欲望也是有层次的:从生而有之的好奇心,到体现功利心的学习目的,再到具有道德意义的责任心,直到物我融合的唯美境界。

  创新文化就是鼓励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就是宽容学生对既有结论的质疑、就是欣赏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就是启迪学生高尚的志向、就是培养学生对责任的担当。

  由此可见,如果认为创新型人才可以用唯一的模式来培养,那本身就违反了创新的本质,如果认为创新文化可以简单地标准化、指标化或形式化,那也是和创新的本质相悖的。

  学生的兴趣也好、勇气也好、志向也好、责任也好,其形成都将受到教师素养和日常言传身教的熏陶和影响,都将在教师不拘一格的“因材施教”理念下,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逐步成型。

  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教师教育要促进教师会鼓励、会宽容、会欣赏、善启迪、负责任。当然,教师管理制度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指挥棒的作用。

  立德为先重在立师

  教育的本质是传播价值、澄清基本信念,让世界和人生变得可理解、可参与、可选择,给学生的生命带来意义,“德”当然是其中之魂。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

  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但知识不等于德性,况且网络上的各类信息庞杂繁复、良莠不齐。知识决不仅仅是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知识一旦被人解释、传递和利用,就必然与主观世界相通,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都在发挥着知识对“德性”的涵养作用,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对社会的认同。

  在教育生活中,教师的品德品行在知识传递中、在点点滴滴的行为示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是所谓的教育是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情感唤醒情感,以德性培养德性的过程,校园文化首先就是师德师风师品。

  希望教师教育不仅着力帮助教师“学高”,更要帮助教师“身正”。

作者: